二、牡丹的花器构造和开花授粉习性
牡丹的花器构造与传粉特点
牡丹为两性花,雌蕊花柱很短或花柱与柱头分化不明显,柱头往往向外呈耳状转曲90°以上,从而使授粉面积增大。柱头受粉面为1mm左右的狭长带,表面有明显的乳突发育,在进入盛花期时大量分泌黏液。牡丹是典型的虫媒花,主要传粉昆虫以蜂类和甲虫类为主,蝇类为辅。这些昆虫的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,在一天之中随温度升高而活动加强,中午达到高峰,此后有逐渐减弱,在阴雨天活动很少甚至停止活动。
牡丹根据雌雄蕊成熟期的先后,可分为两种类型,第一类为雄先型,牡丹一般为雄先型,即开花后雄蕊随即散粉,而雌蕊成熟滞后(这里又有两种情况:一是花粉散落后第二天柱头随即分泌黏液,二是花粉散落后1—3天,柱头才分泌黏液,大部分品种属后者。);第二类是雌雄同熟型,即雄蕊成熟的同时,柱头也开始分泌黏液,这类品种较少。
牡丹以异花授粉为主,中原牡丹的自花及同品种内异花授粉不育,紫斑牡丹品种大多有一定的自交结实率(2—18%),但比自然授粉结实率低的多。
牡丹花粉有较强的生活力,在温度5℃、湿度70%的条件下,可以储藏80—90天。牡丹花粉萌发率与雄蕊发育情况有关,实生苗的花粉生命力强于长期营养繁殖的植株上的花粉。
2. 牡丹的开花授粉习性
牡丹单花开花过程可分为初开、盛开、谢花三个过程。单瓣类初开期1—2天,重瓣类3—4天,此期最明显的特点是雄蕊成熟,初开第一天部分品种开始散粉,第二天绝大多数品种散粉,少数品种延至第三天。盛花期时花径最大,花型、花色充分显现,散发香味,雄蕊干枯,花粉散尽,柱头上分泌大量黏液,时间3—8天,此时为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。谢花期时雄蕊脱落,柱头上黏液减少以至硬化,但少数品种此时才开始分泌黏液。